咨询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资讯  » 新闻中心 » 咨询常识
容易引发抑郁的思维方式,有的话一定要改变!(二)

信息来源:www.htpsy.com |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


非此即彼

这种不良方式引发的最糟糕的作用就是在看待人或事情的时候,你会有绝 对化倾向。

比如说:你在一次考试中失利了,你就会想,我很失败,我就是一个废物。但实际上,你只是一次考试失利而已,没有人会一辈子考试顺利,每次都能考一百分。

所以,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从本质上而言,就是一种完 美主义的表现。它会让你害怕任何错误或不完 美之处。

而这种思维方式是不现实的,因为生活中很少有这种两极分化的极端现象,没有人是绝 对的聪明或愚蠢,也没有人是 绝  对的美或丑。

生活中不仅只有黑白,还有灰色地带。



以偏概全

这种思维方式让你武断的认为:

某一件事如果在你的身上发生过一次,那么它就会反复发生,从而导致最糟糕的结果。

生活当中这种偏差的思维方式可能每一个人都曾经有过,但如果大部分事件你都往这个方面去考虑的话,那么对你的生活影响面就非常大了。

选择性过滤

心理学当中有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同时呈现给抑郁症患者两个面孔,一个是喜悦的,一个是恐惧悲伤的。

抑郁症患者的第一眼注意到的是那个悲伤的面孔,很少去注意带有愉悦的面孔,甚至是中性的面孔。

总体来看,抑郁症患者会有这样一个心理加工倾向:

在生活中也是会用更多的时间去注意负性情绪或事件,还会经常回忆一些不愉快的,不好的事情。

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可以从生活中任意一种情境中挑出消极的信息,反复回味,然后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就是消极的了。

所以,当你情绪抑郁时,你就好像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这个镜片会过滤掉任何正面的内容。

而你自己是意识不到这个“过滤流程”的,因此你会觉得一切都是负面的,这会让你经历不必要的痛苦。

灾难化

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放大”和“缩小”,怎么说呢?

具体表现为,你会习惯性地把某些事实要么过于放大,要么过于缩小。

有趣的是,你往往会放大自身的错误、不完 美或恐惧的情绪,并且夸大它们的重要性和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你在某次会议上说错了一些原先准备好的内容,你的灾难化思维模式就会很自然的出现在你的脑海中:

天哪,我居然犯了这样的错误,太可怕了,全公司的人马上都会知道了,我的名声全毁了!

因此,你是在用放大镜查看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话,这个错误就变得非常巨大,你非常成功的将一件普通的负面事件转化成为了一个灾难性事件。

但事实上,你说错了哪些内容,其它同事未必知道,而且,即使是知道了,难道他们真的就会因为这个小小的失误而对你另眼相待吗?

不可能!

同样,对于你自己的优点,你会用缩小镜去看。你会忽视自己的优势部分,让它们变得很渺小,无足轻重。

通过这种灾难化的思维方式,你成功地让自己越来越自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