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资讯  » 新闻中心 » 咨询常识
容易引发抑郁的思维方式,有的话一定要改变!(三)

信息来源:www.htpsy.com |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1日

归因偏见

这种归因偏见,总结来说就是:

对正性事件的外归因,对负性事件的内归因。

这是一种更离谱的心理错觉,明明一件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或者有一些中性的信号。

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就会往往把它们归因或解释为危险的前兆,把这些正面的体验转换为负面体验。

有的人会有一个自责的倾向,认为好的都是别人干的,坏事都是自己干的。

而大多心理健康人群倾向于对正性事件内归因,负性事件外归因。



乱贴标签

给自己贴标签意味着用错误来树立一个完全负面的自我形象。

它是一种极端的以偏概全的形式,其背后的理念就是“衡量一个人时,要以他的错误为尺度。”

只要用开头为“我是一个……”的句子描述你的错误,你就很可能是给自己贴标签。

情绪化推理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你把情绪当成了事实的依据。

每次的情绪低落,几乎都有情绪化推理在起作用。

在你看来,事实是如此不顺利,那么实际情况就肯定是这样,你甚至都没有想到过要去质疑导致你这种感觉的假设是否正确。

这种推理是一种误导,因为你的感觉反映的只是你的想法和信念,如果它们是歪曲的,那么你的情绪就会失去了正确性。

自我评判

你总是不自觉地对自己、别人和事物作出一些好与坏、优与劣的评价,而不是单纯地描述、接受和了解。

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你经常任意地判断事情,总觉得它们不完 美。

例如:他的篮球打的多棒,而我呢,就算是打了一个学期,都还是不如他;瞧瞧他多成功,和我同时进公司,他已经成为部门主管了,而我却一事无成。

当我们将自己与别人或其它事物作对比的时候,往往伤害最大的就是我们的自信心、自尊心。

要知道,这个世界不是完 美的,我们每一个人也无法做到完 美。

但有着这样思维模式的人,却一直对自己苛求美,进行自我加压,这将成为导致他抑郁的重要因素。

妄下结论

在没有经过调查实证的情况下,便迅速武断的得出负面结论。

这样的思维方式有两种:读心术和先知错误。

读心术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主观臆断,揣测别人的想法,并且将其负面化。

应该法则

无论对自己,还是面对他人,你都会试图用“应该”的句式来鞭策自己,或要求他人。

你总是对自己说:我应该做这个,我必须那样做。

这样的思维方式只会让你感觉到压力山大,继而心生怨恨。而大多数情况下,你会变得意志消沉、灰心丧气。

因为,当你自己的实际表现低于预期标准时,你用“应该”或“不应该”就会使自己感到羞愧内疚,更加痛恨自己。

而当你把你的“应该法则”强加于别人的时候,你更会感到沮丧,因为这种想法只会让你失去控制,烦躁怨恨。

如果他人的道德行为低于你的预期,你就会把自己当做正义的化身,继而忿忿不平。

这个时候,要么你降低自己的期望值,要么就永远对不符合你期待的人类行为耿耿于怀,让自己的情绪越来越糟糕。

这样的思维方式会让你局限在自我框架和设立的标准中,会让你活得越来越辛苦,越来越心累。

以上这些思维方式都是导致我们情绪低落、低尊重、低价值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