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实务与案例》第二节课开始讲述的时候,林老师突然停了下来,他手握住话筒,眼睛扫视大家一圈,问:
“你们还记得当初学习心理学是为了什么吗?”
“我就为了提升我自己!” 同学中有一个声音响了出来。
“我为了当咨询师!” 是的,这个回答也没错。
上了这么久的课,从学习经典精神分析到客体关系理论,已经历经了一年半的时间,我们深深地懂得:
想当一名
咨询师,首先要成长自己。当把自己的成长史、童年创伤、现实困惑等等都梳理清楚、得到疗愈之后,才具备理解来访者的基础,才能结合所学的咨询理论和技术,去很好的帮助到来访者。
这个道理是林老师一直在跟我们强调的真理,为什么他今天会再一次非常慎重地问我们的“初心”呢?
我想,是他太害怕我们仍然把学习心理学知识成为生活的一种“防御”,用它来逃避现实的困难。
“学习化!”他说,“把学习某种知识当成唯 一的任务而脱离了现实生活,这就是学习化!”
在学习心理学的阵营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着很好的经济基础,报了很多的心理学课程,然后背着包包,坐着飞机、高铁、汽车一路前行,仿佛非常充实而快乐!
如果余生唯有如此,可以让自己在快乐中迎接死亡,也不失为一种生命的方式。
但是,人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勇敢面对我们感受到的困难和痛苦,不去逃避,而是想办法去战胜和改变。这其中,包括改变所谓的“命运”!
所有学习精神分析理论的人都知道何为“命运”,那就是上一辈人的生活理念、人际关系模式、思维和情感模式等,通过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象基因一样复制、传递给孩子,孩子成年之后,再照样复制、传递给自己的孩子。
而这种复制和传递,绝大多数是通过我们无法知觉的“潜意识”来完成的。
这种生活理念、人际关系模式、思维和情感模式等的代际传递,就构成了命运。
命运仿佛是不可以违抗和打破的,但是,学习和运用心理学知识,是打破代际传递、割断命运锁链的有力武器!